商务租车:快的vs滴滴,线上线下商业化逻辑
日期:2014年07月16日 15:22
收藏文章
    由于今年年初打车应用的补贴大战,导致了商务租车打车市场进行重新洗牌,同时也奠定了快的、滴滴的打车应用市场地位。据易观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《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1季度》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3月底,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;而累计份额前两名为:快的打车、嘀嘀打车,占比分别为51.6%、45.3%。随着两大打车巨头慢慢站稳市场,接下来双方调整市场战略,从线上线下进行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进程的战略探索。
    快的VS滴滴新动作
    快的打车近日联合艺龙推出了酒店搜索服务,与全聚德王府井店达成合作,而在6月末,更是传出快的冠名了线下商家。亿欧网记者随后向快的打车内部人士进行核实,该内部人士称,目前选择的商家都是出租车停靠密集的地方,这些餐厅主要服务的对向也是出租车司机师傅们。而这些商家只是快的打车冠名的合作餐厅,还未涉及利益分成等深层次合作。
    此前快的打车已与包括天猫、易果、艺龙、携程等线上电商有合作,而现在线下同时围绕餐厅、酒店、超市、等展开与实体商家的合作。
    今年5月滴滴打车与优购高调联手,据公开报道称此次合作,优购方面共送出超过5亿元的现金卡;随后滴滴又与沱沱工社进行合作,但未涉及佣金及分成;在世界杯期间,滴滴与微信展开合作,祭出打车抢红包活动。与快的形成的直接对比是,滴滴并未大规模的与线下实体商家进行合作。
    快的、滴滴抢占企业流量分发入口
    快的、滴滴两大打车应用与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商家合作,探索商业化进程,未来完成各自打车软件的生态闭环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消费习惯改变了,打车习惯也改变了。打车应用通过与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及线下企业的资源合作,强化壁垒和核心的竞争优势,粘住用户。而对于第三方,争取打车应用移动端的强大流量入口也是企业的诉求。但对于有强大后盾的快的、滴滴,目前来看已无法通过并购来实现,只能与其合作达成联盟来取得。这也促使快的、滴滴打车应用在补贴大战过后,用变相补贴的方式拉拢司机端与企业客户的关系。
    快的、滴滴建立不同属性的生态系统
    上段文章中提到快的、滴滴在未来完成自己的生态系统。在彼此的生态系统中,由于快的、滴滴属于阿里、腾讯两个阵营,或多或少会受到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影响。以阿里为背景的快的,在电商领域可以快速找到良好的合作伙伴,容易拓展快的打车应用的品牌忠诚度。而以腾讯为背景的滴滴,依托强大的移动社交平台,做病毒式营销有一定的优势。在生态系统中,最为核心的应该属用户,一个是以电商为基础的消费者,一个是以社交为前提的消费者。如何找到与各自消费者相关的营销策略把第三方与消费者相连接,将成为未来生态系统能否建立与壮大的前提。不仅如此,打车应用的生态系统,有利于阿里、腾讯实现各自移动支付的场景目的。
    快的、滴滴急向营收招手
   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两个打车巨头的动向表明,快的、滴滴打车在付出高额补贴圈人过后,企业急于向做营收方面进行商业化探索。
    首先、通过广告实现盈利;
    其次、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,赠送购物现金券、积分换券等形式为打车应用盈利提供了可能;
    第三、打车应用为用户提供商务租车等业务来实现盈利。
次补贴时代打车应用与司机端的微妙关系
    在5月17日补贴大战过后,改变了用户的打车习惯,经常打车的用户依旧用打车软件。司机端在高峰时段,不愁没活,乘客叫不到车依旧是最大难题。而在闲时,如何让司机使用自家的移动打车应用,成为快的与滴滴维护的重心。司机师傅则考虑如何在非高峰时段,通过快的、滴滴降低空驶率。快的、滴滴只有提供抢单准确率、和更准确的空间地理位置,围绕接单效率做好技术对接工作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司机端的众多司机师傅们接受和使用该打车应用。
    不管是快的打车,还是滴滴打车的线上线下商业战略布局,都将把单纯的打车应用工具软件转变为出行消费的入口工具。当快的、滴滴打车应用“补贴浪潮”过后,通过与线上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合作,不但可以有效增加用户及司机端的粘性,还可以丰富打车应用的服务内容。

以上文章由企业租车、商务租车公司庞大欧力士整理提供,了解更多请访问www.pd-orix.com.
全国服务网络

页面版权所有:令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www.ling-tai.com 京ICP备20011047号